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吡喃阿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THP联合化疗,其中6例为霍奇金病,34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TOP或CTOPE方案,THP疗程量为60mg。CTOPE方案主要用于病变播散或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  相似文献   
2.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征象,其良恶性质的临别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本试验对36例恶性胸腔,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分别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常规离心涂片法检测脱落肿瘤细胞,并对其中22例恶性胸液患者行胸膜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3.
用ICP-AES法测定了44例恶性肿瘤患者和33例健康人血清Cu、Zn、Ca、Mg、Se含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血清Ca、Se含量低于健康组,血清Cu含量高于健康组,两组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上述元素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注入顺铂(DDP)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58例患者均病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在胸腔内注入DDP,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26例)在胸腔内注A.DDP,两组均在1周及2周后各重复注药1次,共3次,观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5)。治疗组Kamofsky评分〉70分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在毒性反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白介素-2胸腔灌注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毒副作用少,联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老年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的静脉保护2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289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的静脉保护,化疗前的准备工作对静脉保护极为重要.同时,掌握好给药顺序,选择好静脉,加强巡视,及时排除输液中的故障,严格无菌操作,对化疗中的静脉炎及药物外漏起到了预防作用.并对3例静脉炎及5例药物外漏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无局部组织溃疡、坏死等并发症,从而顺利完成了老年恶性肿瘤病人的全程静脉化疗,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运用激光-血卟啉光动力效应治疗恶性肿瘤49例,总有效率达87.8%。其中运用组织间照射方法治疗的显效率达100%,完全效应者占 92.3%。应用表面照射方法治疗的显效率为 47. 8%,完全效应者仅占 17.4%。说明不同照光方法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抗原PCNA,KI67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4例胃溃疡恶变的胃癌切除术标本中胃癌组织、周围黏膜及正常黏膜中PCNA,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细胞的增殖状态及恶性程度.结果 PCNA,Ki67在胃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状态,而正常黏膜则呈现低表达,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NA及ki67的表达情况可为高危人群胃黏膜病变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省高校近20年教职工死因调查,报道了该省高校1971~1990年20年间共死亡教职工680人,总死亡率为329.462/10万的情况。前三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的前三位死因顺位是肝癌、肺癌、胃癌。死亡年龄分布40岁以上占死亡总数的90.15%。同时对不同职别、性别群体的死因进行了分析,对有关因素略作讨论,并提出高校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建立与完善健康咨询、推行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等教职工的最佳保健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缅天然气管道积液导致管输效率低、腐蚀加快、管道节点压力高,目前采取频繁的清管措施,不但影响正常供气,还存在磨损管壁、卡球、憋压等风险,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为此,根据积液量越多管道节点压力越高的特点,提出通过确定管内压力升高到接近管道设计压力时临界积液量的方法,以此判定管道是否需要清管。首先根据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OLGA多相流仿真软件,将管道沿线分布的温度、压力模拟值与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对比以校核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管道在不同输量下运行,达平衡态时的临界积液量。结果表明:当管道输量为1 000 m~3/d时,管内积液量最大为3 100 m~3;且随着输量的不断增大,管内临界积液量逐渐降低;为减少清管次数可增大输量到3 500 m~3/d。该成果对提高起伏管线输送效率、降低能耗和清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取200例新鲜血性胸、腹水5~10mL倒入试管中,离心15~30min后吸弃上清液,分三段取沉淀物:①上清液与沉淀物之间的灰白色部分,②沉淀物中间部分,③沉淀物底部细胞;分别制片稍干后放入95%的乙醇固定液固定30min,HE染色.采用10×40倍显微镜涂片找异常细胞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清液与沉淀物之间灰白色部分的细胞涂片见较多量癌肿细胞,癌肿细胞的占总病例43%,远大于其它二段沉淀物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分段取沉淀物法简便、有效,可提高血性胸、腹水癌肿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